• 索 引 号 : 082827274/2025-00088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 成文日期: 2025-08-04
  • 发布日期: 2025-09-24
  • 文  号: 川交发〔2025〕14号
  • 有 效 性 : 有效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等8部门关于
四川省普通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牧)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社,交通运输厅直有关单位、厅相关处室:

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省政府《支持普通公路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要求,规范我省普通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工作,推动服务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交通运输和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普通公路服务区为重要切入,创新发展路径,改善路网服务设施,打造一流服务品质,促进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路衍经济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为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需求导向,系统化布局。聚焦公众出行需求,强化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三级路网服务协同。统筹路网功能定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资源分布、国土空间规划、既有服务设施等,系统布局普通公路服务区。三州及毗邻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雅安市、攀枝花市)以路线为单元,其他地区以市(州)、县(市、区)为单元,统筹布局区域内服务区。

——坚持因地制宜,标准化建设。尊重各地在路网车流、地域环境、文化特色、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建设服务区。以保障基本服务功能为底线,分类打造一般服务区和主题服务区,统一功能定位和设施配置等,标准化推进服务区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辨识度的服务品牌。

——坚持多元参与,市场化运作。树立开放理念,探索推进服务区“多个积极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发展模式。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引导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服务区建设运营,共建共享,整合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按照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实现普通公路服务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7年,打造一批普通公路特色亮点服务区,推动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基本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智能化的普通公路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科学规划,突出功能定位

(一)加强统筹协调,合理选址选位。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公众需求、路网布局、文旅等资源和产业发展、地域特点、“三区三线”、安全运行等因素,科学布局服务区。强化与高速公路服务区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加强与公路养护站、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高速公路收费站、乡镇运输站、文旅设施等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公路边角用地等,结合行业管理需要,构建交通服务和管理综合体。

(二)坚持实事求是,找准功能定位。分类打造服务区。一般服务区应提供基本服务,包括停车、如厕、休息、热水、充(换)电等,可结合实际增设餐饮、购物等功能。主题服务区应在保障基础服务功能基础上,挖潜增效,突出主题,有效衔接文化旅游、物流仓储、特色农业、商业娱乐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货车流量集中区域,应积极推进司机(暖心)之家建设,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高原地区服务区还应完善供氧、供暖、汽修等功能。

(三)强化功能拓展,深化产业融合。聚焦产业发展,推进主题服务区转型延伸消费链。结合文旅资源和产业发展,建立展示体验窗口,助力构建“快进慢游”体系。结合农业产业,建设特色农、畜产品供应链,积极设立‘天府乡村’等公益品牌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助力乡村振兴。结合物流网络,建立新型物流集散中心,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群众消费潜能和生活需求,打造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政务服务、城市会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推动服务区与文旅、物流、农业、商业、供销等深度融合发展。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探索推进服务区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三、创新驱动,持续品质发展

(一)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强化政府主导,积极引入多元主体,鼓励交通部门与相关部门、企业联合实施、共建共享。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服务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效益”良性循环。探索BOT、ROT、TOT等特许经营模式,结合连锁、合资、租赁等方式,推动服务区建设运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涉及公路新改扩建项目的服务区,在按标准落实用地前提下,应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已建成的服务区结合实际完善服务设施,具备条件的可扩容改造。

(二)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突出四川地域文化特色,强化品牌意识,统一服务区视觉标识系统,一般服务区创建“川路驿”品牌,主题服务区创建“川路荟”品牌,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吸引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机制,推动服务区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全面提升,商业服务项目诚信经营。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压实服务区运营方及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两超一非”以及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厕所革命”,有效缓解重大节假日“如厕难”问题。利用可变情报板、广播等渠道,加强路况、天气、旅游等信息提示,引导公众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完善服务区应急预案,加强部门联勤联动,保障服务区安全运营。

(三)科技赋能资产管理。强化资产管理,积极推动将公路服务区纳入公路资产,并做好登记、管护等工作,不得随意将服务区的公路资产属性变更为其他资产。及时在四川省公路基础数据库更新系统录入并更新公路资产信息,统筹推进公路资产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应用,加强服务区设施状态、车流监测、能源补给、服务状态、生产管理等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提升服务区智能化管理水平。服务区信息化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已建成服务区应结合实际完善。

(四)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四新技术”,推动服务区成为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验地。加强清洁能源、节能电器在服务区的推广应用,探索打造近零碳服务区。加快服务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公路网充(换)电服务覆盖广度。推进具备条件的服务区先行先试,建设加氢站,强化清洁能源供给。加快推进光伏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加强综合能源补给。因地制宜实施各项节水措施,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加强生物降解环保厕所应用,减少环境污染。

四、协调联动,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合力协同推进。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普通公路服务区发展主体责任,统筹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普通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牵头做好普通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工作。经济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服务区项目规划布局、用地规模、投融资、产业融合等要素保障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林草等部门,应与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产业融合和联合执法等联动机制,协同做好资源整合、招商引资、食品安全等工作。

(二)强化政策引导,做好资金保障。各级各部门应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服务区建设支持力度。交通运输厅按标准对纳入省级项目库的普通公路服务区,给予建设补助资金,实施“以奖代补”。各地应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益,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服务区可持续建设运营能力。

(三)强化过程监督,加强绩效管理。交通运输厅配套制定普通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指南,指导各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运营服务区。引入投诉、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服务区建设运营绩效管理体系,结合建设实效对省级补助资金实行上下浮动,并将市(州)日常养护省级补助资金与服务区运营服务质量挂钩。

(四)加强试点培育,做好宣传引导。积极总结既有服务区好经验、好做法,选择部分积极性高的地方开展服务区试点建设,高品质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普通公路新型服务区。市(州)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编制服务区建设运营整体方案,报交通运输厅审查通过后,纳入省级项目库予以支持。加强服务区建设宣传推广,积极推动试点引领,努力扩大品牌效应。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5年8月4日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