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54公里通车仪式在昭觉收费站举行,活动现场宣布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建成通车,结束昭觉、美姑两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据悉,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将于12月20日中午12时正式向社会车辆开放,美姑至昭觉的车程时间将从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大大便捷沿线彝区居民出行。
乐西高速美姑至昭觉段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川高公司主导投资、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参与建设),起于美姑县巴普镇,经九口乡、拉一木乡、庆恒乡、竹核镇,止于昭觉县以南的新城镇,与G7611线昭通(川滇界)至西昌段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约54公里,全线设置美姑、九口、拉一木、竹核、昭觉5处收费站,美姑、昭觉2处服务区。
乐西高速昭觉至美姑段全线有2处控制性工程,分别是大凉山2号隧道和子莫格尼特大桥。其中,大凉山2号隧道全长12.5公里,是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中第四长隧,为应对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富水带作业、斜井及辅助主线反坡排水、穿越区域性大断层、瓦斯段、岩爆等隧道施工挑战,参建单位以地震波法(TSP)、地质雷达(GPR)、C4超前瓦斯探孔+BIM系统为基础的三位一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建立隧道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对富水区及区域断裂带的精准预报和定位,项目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隧道与地下空间创新工程”一等奖;子莫格尼特大桥位于断层下盘,桥位区处于4条次断裂带,其12号墩柱高达148米,为全线最高。建设过程中,采用旋挖钻机与冲击钻机联合成孔技术,快速穿越两条断层破碎带,并创新使用装配式牛腿的挂篮进行预压施工,提出“乐西高速多跨曲线连续刚构桥主梁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并成功立项。
乐西高速项目马边至昭觉段是首条深入大小凉山腹地的全天候交通大通道,全线预计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将彻底结束美姑、昭觉、雷波三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打通成都平原和攀西地区交通双通道,更好服务于大小凉山和彝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将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工程,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凉山州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发展所需,紧紧围绕打造四川南向门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川渝滇双向开放枢纽目标,在交通运输厅等省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州“一盘棋”制定交通强州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多方努力,规划高速公路约1700公里,覆盖全州17县市。
稳增长的核心在于稳投资,稳投资的关键在于抓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凉山州“总动员”,各要件办理部门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优化服务,按照“超常规不超程序”原则,强力推进项目要件办理,确保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项目建设所在地,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机构,统筹属地各类资源,强化砂石地材供应、征地拆迁等要素保障,严厉打击阻碍项目建设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优质环境。州交通运输局认真履行牵头职能,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进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行“一县一月一图一表”清单制管理,分县形成“一月一计划、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采取局领导分片区包县,定期开展督导,加强与县市、项目业主沟通对接,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会同各方乘势而上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项目监督组+专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模式,强化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环保监管,努力建设优质精品工程。各参建单位围绕建成通车目标,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创新工作举措,一刻不停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扩大建设投资,努力为全州、全省促投资稳增长贡献交通力量。
截至目前,凉山州已建成高速公路45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约920公里,拟开工高速公路约330公里,有望2028年左右实现“县县通高速”。
延伸阅读
大凉山2号隧道全长约12.5公里,是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中第四长隧道。隧址位于剥蚀、溶蚀构造高山区,山脊单薄,地形破碎,沟壑众多,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极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面临滑坡、偏压、岩溶、富水、瓦斯、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隧道洞身穿越420米软弱大变形段,灰岩富水段最大日涌水量71682立方米,相当于28个标准游泳池储水量(长50米,宽21米,水深2.5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建设单位通过加强设计、严格施工管控、狠抓技术管理、强化资源配置,保障了大凉山2号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在项目管理上
乐西公司秉承“安全、快捷、绿色、智慧”的建设理念,从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对隧道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安全选线、地质选线、地形选线、环保选线”的原则,保障隧道本质安全;全过程采用机械化配套施工,信息化管理,保障施工安全;通过双斜井辅助通风排烟,在隧道内设置2处多功能交通转换带,提高运营防灾救援能力。同时,通过对隧道断面进行加宽设计,提高洞内外运行速度的协调性,提升隧道行车舒适性。
在项目设计上
设计团队在勘测中全面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运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进行测区地质判释,避让2处大型不良地质体。针对软弱大变形段,从“四个创新”着手,即安全建设创新、快捷高效创新、绿色建设创新、智慧建设创新,通过室内岩性试验、数值模拟、地应力测试等方法,研究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地下水、背斜断层等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在机理分析基础上秉承“主动适应+强支撑”理念,提出采用双层小导管+中台阶临时支撑+边墙临时支撑的综合处置措施。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驻现场,通过已揭示的地质情况,开展动态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二衬全自动浇筑台车、湿喷机械手、凿岩台车等新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软岩大变形段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灰岩富水段施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堵排结合”的原则;在围岩较好段施工积极推进光面爆破,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围岩扰动,降低喷浆料消耗10%,提高掌子面自稳性,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并对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高精度测量控制,各个作业面的贯通误差均控制在1厘米以内,实现了“精准级”贯通。多措并举,隧道历时3年半顺利贯通,在同规模超特长隧道建设进度中节约工期一年以上,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管控水平。
在科研成果上
以大凉山2号隧道建设为依托,项目团队从实践中出创新,以创新指引实践,提炼总结形成成果论文9篇并发表核心期刊4篇,申请专利5项,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2项发明专利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大凉山2号隧道荣获中国公路学会2023年度“隧道与地下空间创新工程”奖。
子莫格尼特大桥是乐西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起点位于美姑县九口乡拉木克苦村,止点位于昭觉县拉一木乡拖都村,依次跨越九口乡乡道、S103省道和美姑河,拥有全线最高墩柱——12#主墩高达148米;全桥跨径组合为10×40米预应力简支T梁+(95+2×180+95)米连续刚构+4×40米预应力简支T梁,主墩下部构造采用空心薄壁箱型墩;交界墩采用双柱式矩形空心薄壁墩,引桥采用双柱式矩形实心及空心墩;桩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桥梁分左右线布置,全长1.119公里。
子莫格尼特大桥桥址位于断层下盘,桥位区处于4条次断裂带,地震烈度为Ⅷ级,对桩基施工及安全质量保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全桥整体工程进度,乐西公司全体参建者进行实地勘察,选择采用旋挖钻机与冲击钻机联合成孔,提高了施工设备利用效率,极大促进了施工进度。针对项目多跨曲线连续刚构主梁施工大吨位支架、挂篮等实际情况,大胆使用装配式牛腿的挂篮进行预压施工,提出“乐西高速多跨曲线连续刚构桥主梁施工”这一技术研究课题并成功立项,全桥合龙施工采用无配重不顶推施工工艺,降低施工安全环保风险,保证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更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