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江上游水上安全屏障——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应急救助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5-04-02 11:36 浏览次数:

从一艘救助船的破浪前行到现代化救援体系的全面构建,从传统人力搜救到科技赋能的立体化协作,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十年砥砺奋进,铸就覆盖全域、快速响应的水上应急救助体系,为长江黄金水道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单船孤航”到“装备精良”:硬件支撑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6年,宜宾首艘大型综合应急救助船宜宾救助1正式列装,填补了四川省多功能专业救援船舶空白。该船集成指挥调度、拖带救援、防污处置等十大功能,成为四川省水上应急的旗舰力量。以此为起点,宜宾市累计投入6000万元,共建成6艘应急救助船,新增远距离抛投器、无人机、智能救生器等50余种高适用性装备,推动救援模式由单一水面陆水空立体协同转型。马鸣溪应急救助基地、巡航救助一体化站点相继落成,形成“15分钟救援圈,实现通航水域应急力量全覆盖。


基地与队伍并重:织密应急救助网络

硬件与人才双轮驱动一直以来都是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的引领模式。依托“1个中心基地+4个辅助基地+N个人命救助点的立体布局,整合公务船、社会船舶等资源,构建全天候响应网络。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13名救助船员联合8支社会救援队、12名行业专家,形成专群结合、平战一体的救援格局。年均参与、指导实战演练20余场,2024省交通运输厅和宜宾市政府举办的省市联合演练中,模拟了“船舶失火失控+污染物泄漏+人员落水”复合险情通过救助船、海巡艇、无人机、智能救生器多端联动和多部门协调配合,高质量完成设定科目,达到了预期效果,获省、市领导高度评价。

迎战洪峰显担当:实战铸就硬核答卷

20208月,岷江遭遇超35000m³/s洪峰,宜宾救助1率队顶着船毁人亡风险,鏖战激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成功处置险情4起,安全转移被困群众5600余人,因应急措施高效、救援成绩斐然,防汛抢险事迹连续2天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十年来,累计实施海事救援29救助各类水上遇险人员超40人,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交出一份零失误、零的民生答卷。

以体系之力护航江河安澜——书写长江上游水上应急救助新篇章

一船护航全域联动,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以硬核装备为盾、精锐队伍为矛、应急体系为网,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未来,宜宾市地方海事将持续深化平战结合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江河安澜,奋力谱写新时代水上应急救助的壮丽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