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港船舶岸电使用率创新高!长江黄金水道奏响“绿色交响曲”

发布日期:2024-12-23 15:40 浏览次数:








1219日,在泸州港泸县港区神仙桥码头#1泊位,一艘5000吨级的散货船舶平豪818”成功完成岸电接用,这是今年以来神仙桥码头第221艘岸电接用船舶。截至目前,全市港口码头供船舶使用岸电累计2678艘次,接电时间11.14万小时,累计使用岸电17.74万千瓦时,靠港2小时以上的船舶岸电使用率达100%

我们率先在全市开展港口岸电改造工作,20226月全面完成三个泊位的岸电改造。现在每个泊位都有一个智能岸电桩为靠港船舶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实现自助式接电、自动停送电、自动计量等功能。神仙桥码头有关负责人刘义洪向我们介绍。今年以来,神仙桥靠泊船舶岸电用电量30633千瓦时,用电时长达12990小时。

平豪818”的毛船长在长江上跑船多年,说起岸电的好处他讲得头头是道,靠泊期间用岸电,不需使用船上自带的柴油发动机供电,杜绝了大气污染物排放,还能实现噪声零污染,成本也更低。毛船长说,枯水期载重3500吨矿石原料的平豪818”卸载完成需停靠码头2天时间,油费就得300多元,而船舶使用岸电,花费不过100元。所以平豪818”202012月新船建造完成时就进行了船舶岸电改造。

2021年启动长江干线码头及船舶岸电设施改造以来,全市完成16个码头32个泊位的港口岸电受电设施建设,实现泸州港口岸电100%覆盖。此外,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完成129,已全部完成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水运建设科负责人张川介绍道,今年全市港口岸电使用量17.74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吨。

为加快绿色航运发展,在大力推广岸电应用的同时,近年来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多点发力、统筹推进,全面推动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以及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等领域的建设,加速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在港航领域的普及应用,为泸州水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全市多个码头引入雨水收集系统、船舶含油污水接收系统、除尘装置等多项绿色环保技术,泸州港集装箱码头投运新能源无人机卡车,实现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等绿色功能。

“1-11月,泸碧水1接收转运船舶垃圾12.01吨、生活污水1844.16立方米、含油污水14.47立方米。泸州市航务管理局安全环保科科长周正杰介绍道,我们认真组织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绿水绿航等专项行动,扎实做好环保工作自查自纠,建成12处船舶污水垃圾港口接收设施,完成148艘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处理装置改造任务,积极指导辖区港口靠泊超过2小时的船舶规范使用岸电,加大港口码头、船舶垃圾污染物转运处置力度,在正常经营的码头船舶污染物转运率、处置率均为100%;常态化运营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探路水上垃圾分类,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全免费、零排放,用实际行动在长江上描绘绿色图景,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贡献出泸州智慧与力量。

悠悠长江水,浩浩展碧波;往来船只忙,梭行织繁锦。当下,码头与船舶已构建起紧密的绿色纽带,到港即通电,靠岸便接电,长江岸电实现了港通船连的无缝衔接,宛如一条绿色脉络,为泸州航运注入清洁动力。与此同时,船舶航行于江中的污染物能够得到免费接收与妥善处理,港方与船方积极担当起绿色航运的忠诚守护者,共同守护着长江这条熠熠生辉的黄金水道

展望未来,泸州港锚定无废港口与绿色港口建设目标,持续发力岸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断优化提升岸电服务品质,全方位推动岸电迈向规模化发展新征程,以务实笃行之举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愿景贡献港口力量。同时,泸州市将以创新思维驱动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使用、绿色设施建设和低碳技术应用,全力推进港口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