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运输集结号——四川省交通厅运管局全力抗震救灾保障运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9-03-31 17:38 浏览次数:

汶川告急、北川告急、什邡告急、运输告急……“5•12”汶川地震刚刚发生,我省交通运管机构立即组织派出了大量客车和货车,在第一时间抢运救灾人员和物资。驾驶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争先穿梭于成都大后方与各重灾区之间,盘旋行进在随时有垮塌危险的巍巍大山之中。
  一车车救灾人员送入了灾区,一车车救灾物资送到了灾区人民手中,一车车受灾群众和学生被安全转移到了指定地点,浩浩荡荡的车队,成为抢险救灾路上一条特殊的“绿色生命线”。
  如何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召集足够的客车和货车运送我们的武警官兵和救援物资?当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了,各支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各种救援物品铺天盖地通过空中、铁路运至成都,如何科学合理地调度车辆,使人员、物资迅速运往各个灾区?如何在确保抗震救灾运输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保证非灾区群众正常出行、社会生产物流通畅进行?如何在巨大的运输压力下,千方百计调集运力、合理组织、科学统筹、适当储备,以确保完成每一件抢险救灾运输任务?
  这对道路运输行业不仅是一场考验,更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
  省交通厅厅长高烽明确指出:“交通部门一定要坚持抢保结合,保证道路畅通,保证运输畅通,运输是目的!运输行业必须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保证救灾人员、物资及时运送达灾区的重任,落在省交通厅运管局肩上。省交通厅分管运输行业的何云修副巡视员谆谆叮嘱:“举全行业之力,全力以赴,做好运输保障。”省交通厅运管局的全体工作人员不敢丝毫懈怠,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考验:最大规模的运输集结

“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运力调动和集结,但是交通运输行业没有耽误一次运输任务,也没有接到一起救援队伍或乘客的投诉,反而有不少表扬我们驾驶员的。”省交通厅抗震救灾道路运输保障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晓世说。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一小时,省交通厅运管局就成立了省交通厅抗震救灾道路运输保障指挥部,省交通厅运管局局长邱小发任指挥长,党委书记王晓世任副指挥长,实行24小时值守,全局工作人员全部进入临战状态,除指挥部工作人员外,其余全部派到了一线。
  第一时间调运,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抵达。地震后,运管局紧急在成都抽调了100辆客货车随时待命,又从6个重灾区以外的市州连夜抽调了400多辆客货车急赴成都。在交通运输部的及时协调下,外省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也调来运力,驰援四川。准备的客货车辆集结在成都十陵车站、石羊车站等地,实行驾驶员24小时待命制,保证一有任务就能立即出发。“我们可以达到每天都有1200辆左右的货车随时等候命令,可确保大量医药用品、食物、矿泉水、帐篷、活动房等救灾物品及时向灾区输运。”随意翻开记录本:5月23日8点至5月24日8点,共有940余辆货车外出执行任务,调集密度之大、派出车辆之多、运输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满足当天、储备明天、准备后天”是交通厅运管局此次组织运力的原则,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关键。运管机构说:“我们不知道明天的运输量,不知道将需要多少运力,但是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证运力充足。”
  为确保救灾人员和物资的安全到达,运管机构还做好了充分的后勤保障。运管机构从成都抽调部分4S店,担任运输车辆的维修工作。在6个受灾严重的城市,还分别设立了汽车维修点,就连汶川、映秀、都江堰3个受灾严重、条件艰苦的地方也设立了车辆维修救援点,车辆一有故障就能马上实施维修。在每一趟次的运输车队中,也会安排维修人员跟随。遇上外省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交通运政执法车或交警警车常常主动带路,以保证运输任务的安全顺利完成。
  从地震发生以来,从交通厅运管局指挥部调集出去的车辆足迹已经遍及汶川、映秀、北川、马尔康、理县、茂县、都江堰、彭州、绵竹、德阳、绵阳等地震重灾区,有力保障了灾区物资的供应和救援人员的到达,他们的有序组织、严明纪律、高度信誉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应对:每个点位都是战场

来到设在交通厅运管局一楼的指挥部,7部电话铃声不断,工作人员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为了抓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客运、货运、后勤保障等小组的衔接和配合,我们特意将办公室搬到大厅集中办公,以便迅速处理应急任务。”
  就是在这样的办公环境下,截至6月4日12点,四川省交通厅抗震救灾道路运输保障指挥部累计调集应急客车1973辆、开行2897车次、运送人员约9.08万人次,累计调集应急货车5120辆,开行10533车次、运送物资约6.32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投入抗震救灾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客车4206辆、开行15657车次、运送各类抢险救灾人员和转移灾区群众约43.85万人次,全省投入应急保障货车6960辆、开行18529车次、运送抢险救灾物资约11.14万吨。
  一手是运送救援队员和灾区群众,一手是运送大批物资,怎样协调,才能两手硬?
  从矿泉水、方便面到生命探测仪,再到帐篷,运管部门调集大量货运运力到一线。5000多辆货车如何统一调度和管理,又如何保障物资的准确到达?货运处副处长刘平拿出了一张任务执行情况统计报表,上面详细记录着:物资单号、出行日期起讫、负责人、回执单等。他说:“接到命令以后,我们都会详细核实用车计划的准确性,并根据货物种类、特点、数量等安排车辆,同时按照重点物资优先和运送就近原则,提高运行效率,尽可能迅速地取货、送货到位。”
  “指挥部––车辆集结点––物资配送中心”,每一个点都有运管人值守,负责衔接和确认,也正是在三级调度的有力保障下,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灾区,为抗震救灾架起了维系生命的运输之桥。
救援队员需要及时运送,灾区人民需要及时运出,客运运力又如何调集?
  运管机构主要从三方面来抽调客运运力,鉴于目前为我省旅游淡季,旅游班车成为最早被抽调的部分;其次是在不影响群众出行的前提下,降低班线车辆密度,对普通班线客车进行部分抽调;最后是根据车辆出行条件,合理调配各类车型。同时,省市各级加强协调配合,周密安排,通过科学合理地调度,使救援队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灾区,实施救援。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500多辆客车一直跟随救援队伍到各个灾区,负责人员运输,派出的部分高级客车因密封性能良好甚至还成为了医疗队的临时 “手术室”。
  救灾是重点,群众出行需求也要兼顾。不能因为抗震救灾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出行。四川省交通厅运管局通知,自6月1日起恢复除成都至汶川、理县、茂县三个地震重灾区以外的阿坝州所有客运班线。

7天,3.2万人的“生命接力”

通往灾区的“生命线”上,一场“生命接力”让人记忆犹新。
  为确保灾区群众转移,一项名为“爱心接力”的专项运输迅速启动。交通厅运管局专门从贵州省集结了46辆客车赴成都支援,并在甘孜州丹巴县、雅安市天全县设置中转“接力点”,确保了从震中汶川到成都的不间断运送灾区转移群众,“汶川-马尔康-丹巴-天全-成都”运输线成为“爱心接力”的赛场。
  接到接力转运的通知后,成都、雅安、阿坝三地运管机构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和运输企业研究方案,现场安排、部署转运工作。三地的运输企业不仅无条件提供客运车辆,还纷纷派出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饿了,就吃上两口饼干;累了,就在车上小憩一下。雅安市运管处还在国道318线和省道210线沿线设置了12个免费维修点,车辆一旦发生故障,都会得到及时修理。
  5月23日晚,2000多名即将从阿坝师范大学转入成都学习的学生转运到天全县汽车站。雅安市运管处又紧急组织抽调了70多辆客车,车站紧急关闭候车室,供学生集聚专用。车站还为学生发放矿泉水和食品,将2000名学生安全地转运到成都。
  经过7天连续奋战,“生命接力”共从阿坝州转移灾区群众1.4万人到成都,从州内重灾区转移2万人到轻灾区。每一个被成功转移的生命,都凝聚着交通运输人的坚强意志和辛劳汗水,展示了他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原载《四川日报》2008年6月6日 B2版)

相关文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