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孤岛 为了空中“天路”畅通——四川九寨黄龙机场抗震救灾确保旅客物资安全转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9-03-31 17:38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
  与时间赛跑,竭尽所能;与疲劳作战,不眠不休。
  地震发生后,阿坝灾区与外界连通的唯一空中通道––四川九寨黄龙机场,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突围孤岛,为灾区架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
  他们用行动歌颂生命,用温暖点亮灾区。他们从远离地面三万英尺的距离给受灾受困旅客带来生的希望。


  5月12日14:28,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九寨黄龙机场震感强烈。
  一时间,九寨沟、黄龙景区通往成都的地面交通全部中断。而九寨黄龙机场作为阿坝灾区通往外界的唯一空中要道,按照上级指示,肩负着及时疏运滞留旅客、运送救灾物资、转运灾区伤员的重大责任。
  于是,一场突围孤岛的突击战,围绕着“疏运旅客、运送物资、转运伤员”三个主攻方向打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九寨黄龙机场领导班子临危不乱、反应迅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机场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刚毅的品格、钢铁的纪律,奋战6天5夜。截至5月18日,共紧急疏运滞留旅客近15000人次,航班起降220余架次,协调加班航班60余架次,转运危重担架旅客20余人次,受困重灾区轻重伤员220余人次,重灾区受困人员2000余人,运送救灾物资85吨。未发生一例不安全事故或事故症候,未出现一例有效投诉,确保了旅客的有效疏运、物资的及时运达、伤员的安全转运和机场的安全运行。
  机场90多名干部职工家庭地处汶川、茂县等重灾区,与家人联系不上,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机场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应有贡献。

疏运旅客 用镇定面对慌乱

5月12日15时,在确认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机场现场值班领导、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廖文彬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预案。机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国庆和省交通厅郑勇副厅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立了“九寨黄龙机场抗震救灾紧急疏运滞留旅客指挥部”,由吴国庆任指挥长,全面指挥协调机场抗震救灾的应急保障工作。抗震救灾立即进入“全员总动员、全员齐参与、全员共战斗”的局面。
  ––应急指挥部:
  “机场在,指挥部在!”是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最庄严的承诺。受地震影响,机场的通讯线路时常发生故障,为了守住机场对外联络的24小时值班电话,指挥部工作人员吃、住在办公室,即便是余震强烈来时,也没有一人撤退!
  作为整个机场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应急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航班大面积取消,大量旅客滞留机场,机场水、电、油等物资告急……办公室的全体工作人员不眠不休,内外协调沟通,充分发挥了指挥枢纽的作用,确保整个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运行。
  ––航务管制部:
  “走,上塔台!”是航管人员对自己工作职责的最好诠释 。地震发生的时候,高24米的塔台是机场受地震影响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但是,作为指挥航班飞行的航管人员并没有退却,他们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值守在工作岗位。
  对外,他们积极协调上级管制部门,在保证部队救灾运输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机场疏运滞留旅客的航班任务飞行;对内,他们进一步加强对空管设备的全面检查,及时抢修中断的航管自动化传输链路;加强气象预报和观测工作,及时通报气象信息,确保飞行正常。
  ––地勤保障部:
  “没有什么比抗震救灾更重要!” 是地勤保障部工作人员最无私的大爱。他们担负起了滞留旅客“机场–酒店”地面运输的工作任务。面对近万人次的地面运输任务,地勤保障部调动了全部的运力运输旅客。车队人员少、任务重,连续四昼夜高强度驾驶,完成班车、外派车、内场车、廊桥操作210驾次和122车次旅客安全接送。
  ––旅客服务部:
  “灾难可以改变天地,改变不了我们的优质服务”是旅客服务部坚如磐石的信念。
  调度室积极与航空公司协调,及时传递现场信息,争取更多的运力。服务室面对滞留旅客不稳定的情绪,面对灾后机场停水停电、生活物资紧缺等困难,专门在候机大厅设立了受灾受困旅客专用休息区,开设了爱心服务通道,主动为受灾受困旅客送水送饭。始终用微笑面对旅客、用镇定面对慌乱,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服务员的每一个微笑都给滞留旅客以安慰。值机室每天保证9个柜台全天开放,积极做好旅客的签转工作;医务室密切关注滞留旅客的身体状况,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其间,机场共安置旅客住宿7000余人次,配发餐食5000余份、饮用水10000余瓶;提供服务咨询600余人次;提供医疗救护130余人次。
  与此同时,国家民航局运输司、民航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四川监管办以及国航、川航、南航、东航、海航等执飞九寨航线的航空公司和重庆、西安、成都等兄弟友邻机场的领导同志,多次致电机场,积极配合九寨黄龙机场的抗震救灾紧急疏运滞留旅客工作,积极协调航班运力,合理安排飞行时刻,从根本上保障了滞留旅客的及时疏运,有效地缓解了机场的运行压力。

第一时间 将救灾物资送达

滞留旅客需要及时运送出去,给受灾群众的物资保障更需要及时运送进来。危急时刻,九寨黄龙机场––这条空中的“生命线”为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
  15日晚,指挥部里传来好消息。首批民航救灾物资运抵九寨黄龙机场。这些救灾物资以药品和食物为主,将为阿坝州的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搬运人力不够,消防队全体队员除了加强备勤备战,配合完成特殊旅客登机的安全护卫等工作,都积极参与到搬运救灾物资的工作中来。
  为了保证救灾物资能在第一时间转运,机场不仅调集了大量人力,还专门为抗震救灾物资开辟了绿色通道,以便物资能在第一时间被转运到目的地。凡救灾物资航班抵达九寨黄龙机场后,货车可直接到机坪上接货并在第一时间转运到灾区,确保救灾物资快捷、高效、安全地运往各个受灾区。截至5月30日,九寨黄龙机场共转运各种救灾物资达5000余件(套),85吨。

无路可退 确保“天路”畅通

要速度,要质量,更要安全。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
  由于九寨黄龙机场系高填方机场,其跑道地基填方的垂直高度达104米,机场特别关注地震灾害对跑道的影响。地震发生后1小时,机场场务队、消防队全体出动,对跑道道面等进行了步行检查;机场所属航路通检测咨询公司12日晚连夜对跑道进行地质雷达检测,并察看填方边坡和坡底排水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跑道正常,使压在机场领导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安检站全体员工,始终奋战在紧急疏运滞留旅客第一线。通道分队坚持“规范化检查、人性化服务”的宗旨,在严格执行“禁液令”、“禁火令”和1件随身行李规定的同时,加大对旅客的宣传力度,加快过检速度,并为受伤旅客和抗震救援物资开启绿色通道。监护分队加强候机隔离区、飞机监护区及各道口的监管,确保了候机隔离区的安全、稳定和旅客顺利出港。
  公安分局是机场安全保卫的主力军,全体公安干警24小时值勤,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为维护机场正常的交通秩序,机场交警积极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开展机场专用道交通巡逻300余人次;空防干警开展空防和治安武装巡逻800余人次,查处治安案件1起;为旅客提供帮助1800余次;指导驻场武警加大对机场航管楼、航站楼等重点部位巡逻力度,共1300余人次……确保了辖区灾后治安平稳和机场空防安全。
  机场的水电供应在震后面临严峻形势。机场工程部重点加强了电力设备的巡视检查,全面启动了飞行区和生活区供电系统,共启动备用油机15次、60小时,保证了机场生产、生活正常;全面检查架空线路、塔子沟供水管网、低压设施等水电系统设施设备5次,累计输送自来水 1100多立方米。
  地震发生以后的第二天,机场还邀请松潘县城建委设计室对航站区和生活区建筑进行了察看,并将受损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这是一场无路可退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机场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无法精确估算,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相当巨大。然而,在“抗震救灾”的强大凝聚力下,机场员工“舍小家,顾全局”,上上下下,全面奋战,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突围孤岛”的战役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震救灾仍在继续,九寨黄龙机场的不懈努力也仍在继续……
  (原载《四川日报》2008年6月16日 B2版)
 

相关文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