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绵阳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公路基础设施风险监测和评估技术应用交流研讨,邀请了四川九0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仪研究院、振通检测公司等专业技术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专家,相关交通项目建设单位、公路管理单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与会人员认为,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灾害来临时往往只在分秒之间,广东梅州梅大高速茶阳段塌方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坚持预防为先、关口前移,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利用大数据、技防等手段,加强“天、空、地”一体化防控,有利于提升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下一步,绵阳市将围绕三个方面发力。推进科技赋能。加强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等高科技手段的学习研究,强化卫星巡“面”、无人机巡“线”、地面监测设备控“点”等信息化手段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学习借鉴相关成功典型案例,积极推进公路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推进资源整合。“天、空、地”一体化防控需要大量的数据监测,监测预警范围具有区域性和范围性,对全市地灾防治工作都具有运用价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强化协同联动,加强资源整治,协同推进全市地灾防治水平提升。推进试点运用。结合当前绵阳市地质灾害风险监测科技化手段和部分县(市、区)信息化监测情况,以交通运输领域地灾易发多发重点路段、重点桥梁等重点部位进行试点,有序推广应用。(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