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港投集团肩负了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服务四川开放经济高地建设”职责使命,经过5年发展,已成为发端于水运,根植于“铁公水空”的水运建设运营主力军和综合交通物流龙头企业。2024年,重点水运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完成投资42亿元,实现连续4年水运项目投资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水运物流加速发展,船舶运力新增8.7万吨,开行江海、铁海联运航线50余条;完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712万吨、35.6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20.6%、9.6%,水路货运周转量较上年度翻了2番。截至2024年底,集团资产规模达到81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2.2倍,成功上榜“中国企业500强”,获评全国5A级物流企业,连续4年蝉联中国物流企业50强。202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交通强国、交通强省部署,创新抓工作的手法步法打法,切实把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努力转化为工作创新点和新的成效增长点,谋深谋实今年抓工作的思路举措。
一、聚焦水运港航基础设施痛点,加快建设“一条江”。全力推进重点水运项目建设,联合重庆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在岷江,加快推进岷江(乐山至宜宾段)高等级航道建设,争取协调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力争年内龙溪口枢纽全面建成;同步推进东风岩枢纽主体工程施工,确保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力争到2027年岷江下游三级航道初步贯通,“十五五”期达到三级标准。配合开展岷江中游板桥等枢纽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岷江中游全线贯通。在长江-金沙江,充分利用联合有关院士开展的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宜宾至重庆段一级航道建设项目论证,为长江川境段扩能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深化金沙江下游直航先期研究,推动项目尽早纳规。在嘉陵江,配合重庆航发司加快建设利泽航电枢纽,确保今年完工。
二、聚焦水运降本提质增效难点,高效运营“一条江”。深入实施水路运输提质倍增行动,聚焦水运发展“港、船、货”关键要素,推动四川水运高质量发展。聚焦“川港”,深化推进内部港口资源专业化整合,实现泸宜乐广南“五港”物流、信息、收费等方面无缝对接和协同发展。聚焦“川船”,通过新建、购买、租赁等持续新增船舶运力,加快推进金沙江2艘6000吨级自卸船舶、嘉陵江2艘新能源货运船舶建成投运,力争今年总运力规模超13万吨,促进我省船舶运力向大型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聚焦“川货”,积极布局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临港产业,推进临港循环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尽快达产,做大港口吞吐量和始发箱量,着力构建以港口为依托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三、聚焦水运互联互通不畅卡点,无缝衔接“一条江”。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促进水、铁、公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协同。高效搭建多式联运“生态圈”,牵头组建“四川省多式联运发展协会”,吸引全省物流运输、六大优势产业链主、商贸流通等重点企业踊跃入会,推进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数据互认的多式联运“生态圈”。积极服务建圈强链,加强与15条重点产业链牵头省直部门、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等沟通协调,广泛对接“公转水”“公转铁”“铁水联运”意向需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全省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开辟精品线路,结合重点产业需求,打造特色性专业化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在泸州港、宜宾港打造“长江水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班列”江铁海精品线路;在乐山港加快运营巴蜀文化岷江旅游走廊航线;积极打造经长江运输至上海并出口至海外的“新能源新材料公水联运”专线,以点带面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力争2025年,开辟多式联运线路上百条,重点培育10条精品线路。
四、聚焦水运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智慧升级“一条江”。带头助推创新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推进交通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智慧平台建设,组建并运营“一地汇聚,全省共享”的省多式联运数智平台,加快聚合全省铁公水空、仓储管理、政府监管等数据资源,有效破解自建物流网络重复浪费、物流“信息孤岛”等“老大难”问题。加快智慧港口建设,2024年,宜宾港、泸州港5G智慧港口一期成功建成投运,港口运营成本降低20%、作业效率提高30%。今年,将持续加快新能源无人集卡项目实施,推进港口作业车辆“油改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运输结构调整”“达州公路物流港建设”等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低碳试点项目。加快智慧航道建设,加快推进长江水系电子航道“一张图”配套建设,改造升级嘉陵江联合调度中心,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纵横联动”“动静结合”的信息服务水平,推动航道安全畅通高效运行。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