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遂宁围绕国家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决策部署,抢抓全省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现代物流产业链协同发展地机遇,用好设备更新政策,多措并举,推进交通运输物流有效降本提质增效。
一、以枢纽建设为抓手,夯实物流基础
一是抓通道建设,降通行成本。立足成渝中心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综合立体交通物流网络。公路方面,路网密度已居全省第1位,现正同步推进成南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南遂潼高速(新建)工程,建成后,全市对外高速通道将达到10条。铁路方面,加快成达万高铁、绵遂内城际铁路等建设,加快构建“6向17线”铁路网。水路方面,三星船闸完成川渝两地联合立项,正加快推动涪江复航。空运方面,安居民用机场已获民航局场址批复。
二是抓承载能力提升,降中转成本。聚焦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衔接不顺畅等薄弱环节,着力实施物流枢纽路网通达、物流园区承载和物流节点集散“三大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建设涪江上游(射洪)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大宗物资分拨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14个,总投资近100亿(已开工项目8个,剩余6个项目年内全部开工)。
三是抓末端网络建设,降配送成本。加快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构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三级货运配送网络。支持遂捷通公司整合全市快递企业,在全省率先上线多家快递共配的自动交叉分拣设备,全面推广“统仓共配、末端共享”配送模式。配送成本较2021年降低17%,配送车辆利用效率提高30%。
二、以绿色转型为抓手,优化运输结构
一是抓设备更新,降运营成本。利用“两新”政策,引导报废老旧货车443辆、更新139辆、拆解报废老旧营运船舶6艘、报废更新老旧城市公交161辆,发放补贴资金总额3780余万元,更新完成任务率位居全省第一,直接撬动社会资本超2.2亿元。全年带动新增重型纯电货车126辆、轻型物流配送车273辆。今年将大力实施农村客运车辆更新工程,加速推动运输车辆新能源更迭。
二是抓多式联运,降运输成本。依托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常态化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中欧、中亚等国际班列,以公铁联运为基础,构建连接公路、辐射港口、通达国际“三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运输成本近12%。瞄准锂电、能源化工、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推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召开物流需求对接会,对工业企业上门服务,一对一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引导大宗物资“公转铁”,近5年公铁联运货运吞吐量平均增速超28%。2024年公路货运量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铁路、水路占比分别提升0.9、0.5个百分点。
三是抓数字转型,降信息成本。已建成遂宁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整合相关企业760余家,促成物流单量93万余单,总交易额超70亿元。发展物联云仓在线仓储资源突破10亿平方米,占全国线上仓储总面积的35%、居全国第一,也是中仓协唯一指定合作仓储大数据平台。现正依托“遂宁城市大脑”,加快搭建遂宁物流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深化物流产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三、以系统招商为抓手,建强物流产业
一是抓市场拓展,降管理成本。推动天一集团成功申建全国首批、西南首家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全年完成交割2.5万吨,交易额约33亿元,带动近10万吨的碳酸锂物流增量。目前我们正抢抓期货发展机遇,下好西部地区期货交割库布局先手棋,通过期货引领物流增量、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期货+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计划三年内争取10个交割品类,每年预计带动物流增量200万吨以上,通过期货带动,真正解决货物“怎样留下来、怎么流出去”等问题。
二是抓产业链招引,降综合成本。引进上海启源芯动力公司,带动组建新能源物流运输企业4家,2025年新能源重货规模将超200辆。主动招引苏州九识智能公司落户遂宁,与合源锂创公司、上海启源芯动力公司战略合作,围绕新能源货车电池生产、无人驾驶设备制造、无人配送场景运用产业链,建设新质交通智造产业园,计划本月签约、6月投建,总投资近100亿元。投产后将推动我市在无人装备制造、半固态电池生产、无人驾驶配送指挥服务平台搭建、新能源运输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三是抓新业态探索,降技术成本。以遂宁(安居)空港产业园、南坝机场为依托,参与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拓展低空物流场景。以射洪、高新区为核心,加快无人驾驶装备制造布局,推动应用无人配送等物流新模式,已完成无人驾驶配送车上路测试,协调公安部门适时开放路权。以配套服务为方向,在主要国省干道、物流园区建设大型换电站4座,公共充电站7座,集中式充电站169个,解决新能源货车充(换)电难问题。
202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物流降本增效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不断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持续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为全省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贡献遂宁力量。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