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大会战 建人民满意交通
眉山市交通运输局
“十三五”以来,我市交通建设工作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成眉同城、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抓手,努力构建立体开放交通大格局,为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贡献眉山交通力量。“十三五”期间,我市规划建设国省道及快速通道总里程达1078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和在建约600公里,全市综合交通完成投资约550亿元,平均每年以15%的增速递增,交通完成投资每年达到GDP总量的10%以上。我市路网密度位列全省前列,为经济发展起到了先行官的带头作用。
一、立足区位,规划引领,一张蓝图干到底
一是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按照中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我市立足区位优势,提出了“坚定北上、突出东进、全域融入”的发展思路。坚定北上,我市规划的“7高9轨10快”26个大通道,在成眉间约200公里市界线上,平均40公里就有1条高速公路、平均20公里就有1条快速通道。突出东进,即深度融入成渝“主轴线”,加强眉山与成都东部新城、资阳、内江、自贡的交通连接,重点打造“一箭五射”快速路网。全域融入,在既有路网基础上,构建“一核三环”路网布局,全力提档升级境内国省道,补齐相对薄弱地区交通短板,实现整体均衡发展。
二是厘清关系、找准出路。近年来,我市规划建设大量快速路,为将每个项目落实“户口”、保障用地、配套资金,我们积极争取将快速路项目靠上“国省关系”,即优化调整省道线位,申请延长里程约200公里,实现国省干线与快速路的深度融合,既解决通行问题,又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综合规划、统筹发展。为全面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结合省委提出的建设“双中轴线”战略思路,依托双机场和通用航空,我们提出了沿岷江打造“一水一轨一高一快”沿江综合交通走廊,促使空、铁、公、水各类交通设施统筹发展,从而达到既有投资,又有效益,更保障民生的多赢效果。
二、千亿会战,高位推进,一套体系抓建设
一是抓统筹。成立了以市级领导为组长的千亿交通大会战领导小组,并在交通系统设立专门负责日常工作的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各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建立了“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建设推进机制,规划阶段由市级负责统筹、协调,建设阶段按照“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由区县、园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推进,充分发挥各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上墙,挂图作战、挂星推进,月度通报、季度评先,营造项目建设“你追我赶”的良性推进氛围;在交通系统内部实行领导包片区督导、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机制,做到领导“下深水”、同志“齐参与”。
二是抓协作。实行“分工合作、打总体战”,着力解决以往前期工作依靠交通单打独斗,批文难、耗时长的问题。项目前期工作,涉及工程建设方案的由交通部门负责,其余如环评、水保等由涉及相关部门负责,大大节约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降低了审批难度。
三是抓考核。将重点交通项目推进工作纳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由市交通运输局作为考核部门,对各县(区)、园区、市级部门的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考评;坚持考核常态化,采取不定期巡查和专项督查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查,实行一月一盘点、两月一通报、季度一考核,做到考核到位、奖惩逗硬。
三、积极思考,多措并举,一门心思促保障
一是资金保障。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对上争取、贷款融资、BOT、PPP招商、探索TOD模式等方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特别是PPP融资方面,全市已成功签约5个投资较大的项目,并全部开工建设,融资金额超过150亿元。2019年我市TOD模式融资取得突破,与省交投集团成功签订了《成都至眉山市域铁路投资合作协议》,投资约130亿元建设成眉市域铁路S5线。
二是土地保障。根据初步统计,我市有5个重点目占用基本农田约7742亩,按照国家现行政策,用地报批程序复杂,且难度大。为此,我市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负责,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占用基本农田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征拆保障。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由项目所在地县(区)、园区负责,落实责任,各自保障所辖范围内的项目征地拆迁和维稳工作,为项目推进营造良好环境。全市所有交通项目从未出现因征地拆迁不到位,导致项目延长工期的情况。
眉山交通建设的成绩,是省厅直接指导、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取得的,是各实施主体强力推进取得的,是全市交通一班人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取得的。2020年,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过去找差距,谋定而动再起航。紧紧围绕市委“开放发展攻坚年”的部署,以“建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狠抓交通项目规划落地、狠抓项目建设推进,狠抓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全力以赴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为建设繁荣富裕美好眉山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