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全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7-04-18 11:02 浏览次数:

以打造品质工程为引领

努力推动我国公路水运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全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何建中

(2017年3月1日)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围绕积极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按照部里已发文件的总体要求,进行动员部署和现场推进,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一批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引领全行业进一步提升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为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坚强保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我国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30年,我国一直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也应该说是历史上交通运输发展最快和最好的时期。截至201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69.0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经突破13万公里,公路交通基本实现了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重大跨越;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已达1841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221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港口布局更趋合理,码头和航道基本适应航运船舶大型化要求,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长期的建设实践当中,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工程建设管理和科技进步取得了重大突破,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设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工程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夯实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基础。一是行业规章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部相继修订发布了公路水运建设市场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试验检测管理、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等规章,也正在抓紧修订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规定。二是行业质量安全监管办法不断完善,制定发布了《加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开规则、质量事故等级划分与报告制度、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三类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继贵州、湖南、杭州等省(市)相继颁布了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之后,去年又有甘肃、辽宁等省颁布了质量安全管理地方规章,浙江、吉林、福建、江西等省的地方条例已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正在抓紧研究起草。此外,四川制定了《四川省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与工程和服务质量挂钩管理办法》,实行高速公路收费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挂钩,探索出质量监管的新路子;江苏制定了《江苏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将品牌工程创建纳入“质量强省”战略,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由行业推动向政府推动转变。

  (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不断创新。

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提高技术标准水平,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不断推动工程建设技术进步。一是国家和行业公路水运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相继制定修订了10余项国家技术标准和220余项行业技术标准。其中,2014年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突出功能导向,强化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在国际标准体系中属于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的公路工程建设标准;近年来制修订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地方性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成效明显,江苏相继颁布了《公路桥梁钢箱梁制造规范》《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评定技术标准》等10多项地方标准;甘肃颁布了《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指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内蒙古出台了《沙漠公路施工规范》《沙漠公路施工验收标准》等多项地方标准。三是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正在组织开展《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规程》《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程》等多项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一些大型施工企业结合工程实践开展技术创新,制定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相关的技术和企业标准,填补行业空白。比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水上钢板(管)桩围堰技术规程》《交通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量化标准》等20余项质量安全企业标准。

  (三)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实化强化。

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监管载体、实化管理抓手,逐步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项活动,比如:开展公路水运施工标准化活动,全面推进工地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促进工程管理方式转变;开展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着力治理影响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质量安全隐患,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深入推进“平安工地”建设,联合国家安监总局开展“平安工程”冠名,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建设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开展试验检测专项治理,加强试验检测数据打假,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控水平;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行业新风建设活动,推动监理行业转型发展。二是各地在积极开展行业专项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质量安全专项活动,比如说北京开展了“精品桥”和“精品路”示范工程专项活动;广东开展了高速公路“五赛五比”活动(赛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比质量、安全、进度、效益、廉政);陕西开展了“排查质量问题、质量隐患”为主的质量回头望专项活动。各地还相继组织开展隧道和桥梁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关键材料质量抽检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重大工程,针对重大质量安全技术难题,深入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一是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相继开展了特殊地质路基、重载交通路面、桥梁、隧道工程、海工混凝土等领域的一系列世界级难题的研究攻关,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大跨径桥梁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长大隧道通风、防灾、运营、监控技术,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深水防波堤基础施工技术、路面新材料开发应用等方面都取得重大的创新成果,不断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在推进施工机械化自动化方面,钢筋数控加工、预应力智能张拉和压浆等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吨位构件浮运吊装系列装备,盾构机和隧道多臂凿岩台车、水下施工专用装备等大型化施工装备,钢结构焊接机器人,装配式、定型化安全防护设施等,在部分大型项目上都得到了推广应用,推动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三是在项目信息化管理方面,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混凝土生产过程监控、试验数据自动采集、手机APP移动终端项目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得到广泛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一些大型公路水运建设项目上开始探索应用,推动了项目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码头航道等工程质量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均在94%以上,关键指标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07年以来未发生群死群伤、社会影响恶劣的重特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我国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港口码头等建设工程总体质量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继建成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洋山深水港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在建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复杂、质量标准高、技术难度大、设计使用年限达120年,是当今世界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2016年底刚开工的深中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世界级“隧、岛、桥”集群工程。我国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从九十年代的“我们走出去向国外学”,发展成为今天“国外走进来向我们学”,反映出我国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管理和建设技术达到世界公认的领先水平。2017年2月,《经济日报》“两微一端”新媒体推出六张“中国名片”,其中中国桥梁、中国交通占据两席,与中国航天、中国新能源、中国电商、中国超算等齐名。从这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桥梁和我国交通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世界级成就的代表之一。

当然,我们在看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要素保障仍不到位,部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滞后,建设资金到位迟缓,土地、环保等管理手续不健全等问题,工程建设存在先天不足。二是责任落实仍不到位,部分中标单位履约能力弱,转包、违法分包、以包代管等现象难以杜绝,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违规违章作业、偷工减料减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建设管理仍显粗放,勘察设计深度不足、重大技术方案论证不够、盲目压缩工期等现象依然存在,施工标准化和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应予淘汰的落后技术和老旧工艺仍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施工管理粗放,标准要求不严,导致部分工程质量耐久性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强,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的机制不够健全,工程关键部位、隐蔽工程质量控制和判定的实用技术缺乏,新结构、新材料、结构耐久性等基础性研究仍显薄弱,企业改进和创新工艺工法的主动性不强,这些成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短板。五是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企业不认真履行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的法定职责,一些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缺乏、操作技能较差,施工队伍稳定性不足,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说明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态势还不稳固,反映出当前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式与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工程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应该说任重道远,工程建设成果与人民群众对质量要求和品质的期待还不完全适应。与此同时,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比如说欧美注重过程控制和坚持“零缺陷”的质量理念,我们的问题在于精细化程度不高,在工程品质追求上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地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打造品质工程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战略

公路水运工程是百年大计。我们要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确保今后路不毁、桥不断、隧不塌、港不垮、人不亡,把我们这代人的建设成果融入青山绿水、刻进历史丰碑、留给子孙后代。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了《交通运输部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并将打造品质工程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引领和带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打造品质工程是践行国家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国家质量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质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早在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去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要求,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明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大目标和努力方向。《国家质量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要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面实施国家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变,为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

   (二)打造品质工程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交通需求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只有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上不断取得进展,人民群众才能有真切的获得感。公路水运工程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重要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和品质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让老百姓走得了、走得方便,还要走得安全、行得顺畅、用的舒心,希望今天的建设成果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决不能出现前建后修、垮桥断路等状况。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就是交通运输行业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通过实现工程质量更耐久、安全更可靠、出行更便利、服务更全面的目标,使人民群众不断享有更高品质的交通基础设施服务。

  (三)打造品质工程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为主向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转型,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同时,土地、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趋紧,建设成本快速上涨,资金筹措难度加大,也倒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中国交通要真正实现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也必然要求中国交通建设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品质工程,就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和动力源泉,只有坚持以品质为追求,以质量供给升级来满足需求结构的升级,实现工程品质高水平供给的重要突破,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打造品质工程还是中国交通建设企业自身信誉和荣誉的价值体现,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打造品质工程是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抓好质量安全工作、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是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永恒目标,也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神圣职责。品质工程理念,是在科学总结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程的管理理念对工程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再次凝练和升华。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形势与十年前大不相同,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要求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挑战。为此,部里提出打造品质工程,就是要以此为重要的抓手,牢牢抓住工程质量安全这个关键,通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确定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新坐标,以点带面,引领工程建设理念转变提升、项目管理科学规范、设计施工精益求精、工程技术创新进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三、科学组织精益求精全力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

通过深入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部在《关于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品质工程是践行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新要求,追求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以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为建设目标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成果。打造品质工程的具体内涵,就是要通过理念提升、管理提升和技术提升,实现工程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均衡发展,促进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在工作目标方面,到2020年,品质工程理念深入人心,品质工程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建设一批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一批建设技术及管理制度的创新,推进相关标准规范更新升级,逐步形成品质工程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带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现就落实好打造品质工程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强化理念转变,提升建设追求目标。

品质工程是建造能力和匠心精神的体现,是时代价值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打造品质工程,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首先要转变理念。在发展方式上从过去注重量的发展转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在组织管理上要从粗放管理转为精工细作;在目标导向上要从“以检验合格为目的”转为“以持续改进过程、持续追求高品质为目标”,不断消除工程建设短板,强化以过程管控保证工程品质。

打造品质工程,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品质意识。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以对历史、对人民、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指导工程建设,追求工程品质。二是要强化规则意识,切实把遵守行为规范、严守制度标准转化为自觉行为,积习成俗,保证工程品质;三是要强化匠心意识,坚持不懈追求,愿意为了百分之一的提升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通过精进管理、精益建造、精工细作,铸就工程品质。

需要特别指出是,打造品质工程也要坚持辩证思维,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着力提升工程品质的同时,切实注重全寿命周期最优,避免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避免为了盲目追求品质提升而造成建设成本剧增。

  (二)强化建设主导,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核心主导作用,把打造品质工程纳入工程建设的管理目标,强化科学组织和管理,全面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项目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精准管理转变。

第一,强化基本保障。一是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建设依法合规进行。二是加强项目的合理工期的科学论证,切实保障合理的勘察设计周期和有效的施工工期,严禁盲目压缩工期。三是加强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加强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四是要切实加强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居民安置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风险可控。

  第二,加强科学组织。一是要将打造品质工程作为工程建设目标之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坚持环境优先、使用功能优先、安全耐久优先,优化方案比选,做到量力而行。二是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围绕推进工程现代化组织管理模式开展设计和管理策划,积极推行设计、施工标准化和装备专业化,为推动机械化、集约化、工厂化建设创造条件。三是极应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技术、工法、标准和实践创新成果,促进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均衡提升。四是要将打造品质工程的关键措施和要求纳入招标文件,实施优质优价,以企业信誉、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第三,推进建设管理专业化。一是要强化建设单位管理队伍专业化,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合理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推进建设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二是要强化项目管理规范化,注重建章立制,着力加强质量安全目标管理体系、责任体系、溯源体系、考核体系等建设,建立健全责任界面清晰、责任履职可量化可追溯的项目管理责任机制。此次观摩乐清湾大桥项目,大家看到了BIM技术的实际运用,使工程管理可量化、可追溯,尤其在责任倒查等方面,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值得积极推广。三是要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围绕打造品质工程目标和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评价、督促整改,推动施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四是从项目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和管理创新,激发参建单位和人员打造品质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一是推进项目管理系统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二是要积极推进BIM技术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深化BIM技术在协同设计、方案比选、施工组织、质量闭环追溯等方面的应用,推进BIM+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后期养护、运营、应急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以项目管理系统为平台,推进工艺监测、结构风险监测预警、隐蔽工程数据采集、质量安全检查、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整合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设计先导,提升勘察设计水平。

    勘察设计工作是打造品质工程的基础和先导。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落实公路水运勘察设计新理念,将品质工程理念融入勘察设计源头,切实保障勘察设计工作质量。

    第一,创新提升勘察设计理念。一是科学选择设计方案,立足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注重实用功能的完善和提升,避免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加强系统设计,推行建管养一体化设计,切实提高工程施工和维护的便捷性。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和本质安全,推行宽容设计,优化结构设计,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着力降低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风险。三是注重生态环保设计,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四是倡导设计创作,坚持因地制宜,追求自然朴实,融入工程美学和景观设计,体现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人文特点。

   第二,深入实施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是推进现代化施工组织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以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施工为特征的模块化建设为方向,开展标准化设计,避免结构物形式繁杂,积极采用标准化构件。二是正确处理好标准化设计和设计创作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功能实效,鼓励以“更耐久、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为目标,在“精、细、美”方面开展设计优化和创新,反对不分项目建设条件和工程特点搞生搬硬套。三是加强工程耐久性设计,合理确定耐久性指标和控制要求,针对工程质量通病,加强针对性和精细化设计。

    第三,切实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和外业调查工作,切实保证工作深度和资料全面翔实。二是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过程管理和控制,探索建立设计对勘察成果的评价制度,促进勘察成果更有效地满足设计工作需要,落实勘察、设计责任。三是进一步加强总体设计管理,明确落实总体设计和专业设计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统一标准化、精细化设计和设计创作等方面要求,保证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合理性、统一性。四是进一步加强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的配合衔接,加强设计效果跟踪评估,认真做好后续服务和动态设计。

   (四)强化施工组织,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是打造品质工程的实施主体,也是以工程品质树企业品牌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管理,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

第一,着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进一步健全施工企业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和落实质量安全层级责任制,明确关键岗位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二是建立质量安全责任人履职记录,实施质量安全工作的痕迹管理,确保责任人履职情况可查询、可追溯。三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完善奖惩激励措施,强化绩效考核,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

第二,着力完善施工专业化。一是实行工程分包专业化,把专业化施工能力作为必要条件,选好分包队伍。二是加强施工装备专业化,推进施工作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加强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施工装备的投入和使用。三是加强施工管理专业化,建立“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合格,每个部位都体现精益求精。四是加强劳务作业队伍专业化,强化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提升劳务作业技能;积极搭建优秀技工培养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将劳务用工纳入企业一体化管理,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稳定的劳务作业队伍。

第三,着力推进施工标准化。一是深入推进工艺标准化,全面推行首件工程制,推进工艺流程重要参数控制标准化,强化工序作业的流程化,提高工序作业质量的可控性。二是大力推进班组作业标准化,推行班组首次作业合格确认制和清退制,加强施工班组的标准化管理,规范班组作业行为,让标准成为习惯。三是深入推进工地标准化,推行工点工厂化管理,推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定型化和装配化,加强文明施工,改善工人驻地条件和环境。

第四,着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一是实施质量安全风险预防管理,建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册,明确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二是实行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鼓励和引导全员自觉主动地消除事故隐患,建立自下而上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三是实施隐患管理和风险管理清单化、台帐化、信息化和闭环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四是深化“平安工地”建设,落实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各项要求。

    第五,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工程建设法规制度、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按规定严格实行“上岗必考、合格方用”,着力培养和锻炼一批具备现代工程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工程管理、技术人才。二是积极搭建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平台,推行师徒制,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优秀技工激励机制,提高其参与感和获得感。三是加强人性化管理,保护一线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技术工人,推动劳务大军向产业工人转型。

    (五)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科技是重要支撑。各有关单位要围绕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打造品质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加强高性能材料、新型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开展材料及结构耐久性关键指标及控制措施等研究,加强隐蔽工程和水下工程检测检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二是充分发挥“微创新”作用,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活动,鼓励施工班组和一线人员开展工艺、设备、工法、管理等“微创新”,提升质量安全技术保障水平。三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新机制,积极研发和推广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淘汰或限制落后的工艺和装备。四是加快推进标准规范等制修订,加快建立品质工程评价标准,推进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更新升级,逐步形成品质工程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团体、企业联盟制定提升质量提高效率的工艺标准,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树立国际视野,不断推进优势及特色标准国际化,实施工程标准“走出去”。

   (六)强化行业引导,提升创建保障能力。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和示范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谋划,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引导行业全面推进品质工程建设,推动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一是部要加快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品质工程评价体系研究,出台相关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引导品质工作逐步深入开展。二是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工程建设实际,建立完善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与信用、招投标等建设市场的联动管理和激励机制,以此来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各地要建立健全以品质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把制度建设过程作为深化认识、增强执行力的过程,为全面开展打造品质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夯实创建基础。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示范创建项目实际,一是强化基本要素保障,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合理工期、社会风险稳定等基础保障和基础要素落实到位,推动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切实把打造品质工程纳入建设目标,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二是强化建设市场监管,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倡导优质优价,严厉打击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培育良好市场环境;不断完善信用管理机制,推动将打造品质工程作为企业信誉的价值追求。三是开展工程质量违法违规信息公开工作,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企业主体加强自我约束。

第三,加强监督指导。将组织对部分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开展调研和指导,适时组织区域性经验交流活动。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示范创建项目实际,在勘查设计、施工图、项目报监等关键环节,加强对示范创建项目落实打造品质工程相关要求的指导工作;加强示范创建过程监督指导,组织技术咨询,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开展考核评价,对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鼓励。

第四,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主流权威媒体,通过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示范创建工作进展、特别是典型经验的广泛宣传,提高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挖掘打造品质工程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注重弘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匠精神,用示范创建过程中的鲜活事例向社会传递和释放正能量,营造人人关心品质、人人创造品质、人人分享品质的浓郁氛围,使品质工程内涵和创建意识深入人心。

同志们,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严守工程建设安全底线,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精神,凝心聚力、奋力前行、扎实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努力推动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为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