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三台城北物流仓配中心已灯火通明。传送带嗡嗡作响,分拣员快速扫描着待发的包裹,这批生鲜货品需要赶上6点的首班客车,中午就能到达成都的餐桌。

与此同时,芦溪镇综合服务站里,司机老王正把200件快递塞进农村客车的行李舱——我县破解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战役,在晨光中悄然打响。

-
县级建“心脏”:投入400余万元改造原城北客运站,建成日处理5万件包裹的县级仓配中心
-
乡镇设“枢纽”:将6个乡镇客运站升级为集客运、物流、邮政、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客货邮综合服务站
-
村级布“末梢”:在全县33个乡镇和383个行政村建成物流服务节点设立物流服务点

这张“县中心-乡镇站-村级点”的实体网络,为“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铺设了双向快车道。当工业品沿着“县-乡-村”节点下沉时,村淘店的货架上,藤椒酱、鲜鸡蛋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去年突破8亿元,正通过逆向通道涌向城市。
2024年,我县运输公司干了件新鲜事——给农村客车开"副业"。充分利用覆盖广泛的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网络,在保障乘客出行的同时,利用车辆行李舱空间搭载小件快递包裹进村入户,实现“客车跑一趟,人货两送达”。这大大降低了单独物流配送的成本。

-
客车代运小件快递,配送成本直降60%
-
公交化运行确保“每日必达”
-
全年累计代运包裹超百万件

最暖心的创新在校园专线。“红领巾专车”每天接送学生,车厢里却藏着“物流玄机”——座椅下固定着蓝色物流箱,装着作业本、文具和村民网购的小商品。这条温暖专线全年运送教辅资料超5万件。
当物流网络遇见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乡村经济血脉彻底畅通。

畅通的物流如同血液滋养产业。依托“四好农村路”网络构建的“慢游”公路(如进黄路、鲁班湖彩林路等),有效串联起郪江、云台观、鲁班湖等旅游资源;同时,全县建成的106.89公里重点产业道路,直接服务于粮油、藤椒、麦冬等特色产业基地,加速了“交通+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印证着巨变:2024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35%;电商销售占比从10%跃至40%;乡村快递业务量达县城区域的70%。

如今的三台乡村:
客车带货让"快递到村"成为日常
产业路变身"增收快车道"
综合服务站成了乡村新地标
县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股股长朱希洋说道:“目前,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外联内畅、路产融合’的发展格局。下一步,将持续优化路网结构,2025年计划再实施通组路200公里,重点推进丰黎路、射中路等美丽乡村路的路建设,深化‘交通+’融合模式,同时探索‘无人机+养护’和灾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的效能。”
三台发布
记者:徐冬雨
编辑:陈怡
校对:李茂华
审核:陈青松 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