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货车司机权益,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与民生福祉。绵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双提双解”部署,以“四铁一心”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聚焦基层实践,在前期梳理👉首批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精选三个新案例,集中展现服务效能的新提升。从跨省维权的高效协同,到服务设施的暖心升级,再到维修纠纷的快速调处——系列务实举措,既传递了“民呼我为”的服务温度,更彰显了绵阳交通守护“开路先锋”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案例一:安州区交通运输局:架起跨省维权“连心桥”铺就货运行业“安心路”——
一、案例背景
2025年6月4日,安州区交通运输局接到12328热线转办件,反映5名货车司机为安州区某公司运输货物至甘肃张掖后,被拖欠运费约3万元,多次追讨无果。
二、核心问题
运输链条责任不清、支付主体推诿,跨区域协调难,司机权益保障薄弱。
三、处理过程
(一)快速响应,联动调查。接诉后立即联系司机核实情况,联合属地镇政府赴某公司实地核查,厘清运输链条与合同关系,精准锁定责任主体为甘肃某公司。
(二)跨区协同,聚力破障。主动对接甘肃某公司所在地交通运输局说明情况,协调链条上游公司协助追讨,形成跨省维权合力。
(三)闭环管理,法治保障。推动涉事公司分三批支付欠款,并向司机提供法律援助建议,确保维权路径畅通。
四、解决结果
经多方协调,甘肃某公司承诺分三批次支付3万元运费,安州区交通运输局持续跟踪落实,并提供法律支持,司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经验启示
(一)源头核查明责任。通过合同审查与实地走访,精准识别责任主体,避免推诿扯皮。
(二)跨域联动破壁垒。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提升跨省纠纷处置效能。
(三)法治兜底强保障。将协商调解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筑牢司机权益“最后一道防线”。
——【小结:聚力化解讨薪难,全域联动见实效】——
安州区跨省追讨运费的实践,是全市交通系统高效化解“讨薪难”问题的生动缩影。涪城区交通运输局通过跨部门联动,一周内为尹师傅追回万元欠款;高新区公路运输管理所通过专班联动,成功为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复杂情况下的多名司机协调支付欠款;平武县交通运输局接诉后一周内即为司机追回4350元运费;安州区交通运输局处理的案例中,既有两日内快速化解2500元小额纠纷的效率,也有跨省协调追讨3万元运费的韧性;江油市交通运输局亦在三天内为司机何先生全额追回2352元。这些案例共同彰显了绵阳市各县(市、区)在处置运费纠纷中“接诉即办、跨域联动、闭环管理”的高效协同机制,绵阳市已形成全域响应、高效处置运费拖欠问题的强大合力,切实守护了司机的“血汗钱”。
案例二:北川县交通运输局:以“暖心之家”破“三难”筑就司机幸福驿站——
一、案例背景
北川作为四川省砂石骨料保供基地之一,日均车流量超1万辆,但县内无专用货车停车位,司机面临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等困境。
二、核心问题
基础设施缺失,司机基本生活保障不足,影响运输效率与安全。
三、处理过程
(一)精准调研,摸清需求痛点。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货运企业、走访司机群体,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精准掌握司机在停车、充电、就餐、淋浴、休息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项目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依托S107主干道交通优势,在永安镇选定1200平方米地块,规划建设集超充站、停车区、生活服务区为一体的“暖心之家”综合体,实现功能集成、用地集约。
(三)部门协同,打通建设堵点。联合永昌镇人民政府、公安交警、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召开联席会议,协同解决用地审批、车位划线、设施配套等关键问题,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四)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能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投入400万元打造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配套建设160个休息床位、120个餐位,提供24小时热水、全自动洗衣、衣被晾晒等贴心服务,形成“充电-休憩-生活”一站式服务闭环。
四、解决结果
2025年8月22日,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正式投运,真正做到“充电五分钟,行驶百公里”。同步打造货车司机之家,配备160个床位、120个餐位及全自动洗衣区等服务设施,累计服务司机超6000人次。
五、经验启示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从司机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解决“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从业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强化科学规划的前瞻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县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服务效能最大化。
(三)注重部门协同的联动效应。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确保惠民工程落地见效。
(四)探索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路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既减轻政府投入压力,又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江油市交通运输局:快速化解维修纠纷守护司机“车轮上的家”——
一、案例背景
货车司机刘先生车辆在江油市某修理厂维修后,因发动机损坏与商家产生纠纷,经济损失达15000余元,通过12328热线求助。
二、核心问题
汽修服务质量不到位,责任界定不清,司机维权渠道不畅。
三、处理过程
(一)接诉即办速响应。依托12328热线快速受理,第一时间联系司机核实情况,精准收集订单时间、维修项目、故障现象等关键信息。
(二)精准调查明责任。迅速实地调查,调取维修记录、现场勘验车辆,确认发动机损坏确系维修过程中气门座圈安装不当所致,明确责任。
(三)协调推进解纠纷。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开展行政调解。一方面向修理厂宣讲政策法规,明确其应承担的维修质量责任;另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多轮耐心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四)跟踪回访固成效。建立专案跟踪台账,实时跟进协议履行进度。在调解成功后,执法人员定期回访刘先生,确认维修费用赔付到位、车辆恢复正常运营,确保纠纷彻底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治理效果。
四、解决结果
接诉后2个工作日内,修理厂承担15000元维修费用,司机刘先生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五、经验启示
(一)畅通诉求渠道是前提。充分发挥“12328热线”民生前哨作用,构建“接诉—派单—督办—反馈—评效”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司机诉求“有人管、及时办”。
(二)精准调查取证是关键。深入现场勘查,固定关键证据,厘清责任主体,为纠纷化解奠定事实基础,避免推诿扯皮。
(三)行政调解柔性化解是手段。坚持情理法相结合,既讲清法律法规的“刚性”,又体现沟通艺术的“温度”,实现纠纷高效平和解决。
(四)闭环管理固长效是保障。建立投诉跟踪回访机制,确保协议履行到位,防止问题反弹,真正实现“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深化。
结语——
三个案例,从跨省维权的“连心桥”,到暖心服务的“驿站网”,再到维修纠纷的“快车道”,共同勾勒出绵阳交通系统护航货车司机的生动图景:
✦安州区以跨域协同破局,展现了“机制联动无界限,维权千里亦可达”的治理广度;
✦北川县以基础设施赋能,诠释了“规划筑巢暖归途,服务升级润人心”的民生温度;
✦江油市快速响应解难,体现了“枝叶关情解民忧,小事不小见真章”的服务速度。
这些实践再次证明,保障货车司机权益需久久为功、精准发力。绵阳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以司机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优化服务,让每一位“开路先锋”都能在路上感受到尊严、安全与温暖,为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来源:绵阳道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