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政信息  >  行业新闻

党建引领 暖心服务——绵阳货车司机诉求办理实例在全省交流

信息来源: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日期:2025-10-16 17:34 浏览次数:

    近日,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管理处货运科科长李坤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基层党务业务干部培训会上交流绵阳全力保障货车司机权益的实践事例,充分展示了绵阳交通运输人在服务货车司机群体、守护“开路先锋”合法权益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务实作风,得到了参训人员的高度赞扬。

  

   

    车轮滚滚,承载着国计民生。如何让奔波在路上的货车司机们“行得顺、停得安、吃得暖”?绵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双提双解”常态化工作机制,以货车司机权益保障专项整治和诉求办理提质行动为抓手,聚焦货车司机急难愁盼,构建五大工作体系,用一系列暖心实践,全力守护每一位“车轮上的奋斗者”。

  

构建“接诉即办”的快速响应体系

让司机诉求“有求必应”

    

    

    以“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为目标,确保司机师傅的每一个呼声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机制创新,跑出“绵阳速度”。创新推行“2142”办结时限,即2小时内转办、1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4个工作日内办结、办结后2个工作日内回访,让诉求办理全程提速。今年已办理重点货车司机诉求219件,响应率、按时办结率、满意率等均为100%。

    指引清晰,破解“协调难题”。针对基层“无处下手”的难题,率先出台《货车司机诉求办理工作指引》,为跨部门、跨层级复杂诉求的处置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说明书”。

    数据赋能,推动“主动治理”。通过日报、周报、月报等方式深度分析12328热线工单数据,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同类问题发生,切实降低投诉量。今年8月货车司机诉求量环比下降23.26%。

    

构建“全链条”的风险防范体系

为司机从业“扫清陷阱”

    

    

    坚持防范在前,从源头上为司机识别风险、规避陷阱,引导行业健康理性发展。

    合同规范,筑牢“防火墙”。争取省级支持,率先试点推行《货运车辆经营服务合同范本》,用标准化条款遏制“合同陷阱”,从签约环节保障司机权益。

    从业引导,发布“指南针”。连续两年开展从业状况调查并发布分析报告,向从业者和意向入行者清晰展示行业现状与风险,引导理性入行,避免盲目跟风。

    风险提示,送上“避坑卡”。印制万份《防“套路”和“蜀道畅”宣传卡》,通过多渠道广泛发放,精准提示“套路运”等常见风险,提升司机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

    

构建“货运平台”的协同监管体系

引导新业态“向阳而生”

    

    

    面对新业态带来的新挑战,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督促平台压实主体责任,营造公平健康的线上运营环境。

    专题研究,压实“责任链”。聚焦平台收费规则不透明、运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组织货拉拉、东亨科技等多家货运平台召开专题会议,直面问题、加强督导,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自律规范。

    行业倡议,凝聚“公约数”。推动市道路运输协会联合货拉拉等4家平台,发布行业首个《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护规范货运平台经营倡议书》,凝聚“规范经营、保护司机”的行业共识。

    协同办理,搭建“快车道”。搭建属地交通运输部门与平台的沟通渠道,实现诉求信息同步、协同处置,大幅压缩了平台类诉求的协调流程与办理时间。

    

构建“暖心讨薪”的协同维权体系

为司机撑起“腰杆子”

    

    

    流汗不流泪是司机兄弟最基本的尊严。即使“有责无权”,也要“磨破嘴、跑断腿”,为司机暖心讨薪。

    党建引领,搭建“联动桥”。依托党建引领行业治理机制,主动协调经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政府,将分散的行政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跨部门维权合力。

    一案一策,打响“保卫战”。对欠费金额大、投诉多的典型案例,采取“上门指导+普法宣传+多方协调”的组合策略,全程介入、贴身协调,全力为司机追回“血汗钱”。目前,已帮助25名货车司机追回被拖欠的运费、维修费等超13.5万元。

    全域响应,织密“维权网”。安州区交通运输局跨省追讨、涪城区交通运输局一周化解问题等案例,展现了各县(市、区)高效协同,形成了“接诉即办、跨域联动、闭环管理”的维权网络,切实守护司机劳动成果。

    

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体系

让司机在路上“感受温暖”

    

    

    致力于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让司机在绵阳“行得顺、停得安、吃得好”,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功能接地气,聚焦“急难愁盼”。针对货车司机群体数量庞大、人员分散、服务触及度低等特点,创新推行道路货运网格化服务体系,推进问题诉求在网格内解决,让货车司机可感可及。推行以来,共通过网格提供气象预警、政策宣传、案例警示等服务200余次,服务货车司机2.2万余人。

    阵地广覆盖,打造“暖心之家”。在全市建成23个“司机之家”,精准布局于物流通道与作业区,提供休息、餐饮、淋浴等暖心服务,成为司机们奔波路上的“温馨驿站”,累计为上万人次货车司机提供服务。

    运营可持续,探索“良性循环”。积极探索“以站养站”“服务微利”等市场化运营模式,不完全依赖政策支持,确保服务阵地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司机提供优质服务。北川“暖心之家”更创新引入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解决电动货车司机补能焦虑。

    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绵阳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深化实践,用更有速度的响应、更有力度的维权、更有温度的服务,让党的关怀照耀到每一条运输线上,温暖每一位“开路先锋”的心。

    

    供稿:局运输科、城客科 何怡丹

    审核:李建 任雪莲

    编审:李峰

    排版:魏驿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