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副局长在全省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6-08-26 20:47 浏览次数:

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同志们:
    今天省运管局在眉山组织开展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应用现场观摩,目的是贯彻交通运输部“智慧交通”要求,落实交通运输厅“智慧交通”建设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围绕改进提升车辆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全省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道路运输安全提供车辆技术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由此而来的汽车维修(检测)需求量急增,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汽车维修(检测)业的发展要求。同时,汽车维修(检测 )业长期存在着:不诚信经营、弄虚作假、倒卖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或检测报告的问题;人为调整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作质量低劣的问题;汽车维修(检测)企业内部管理手段落后、制度缺失、主体责任不明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利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汽车维修(检测)业的新常态和发展需要。
    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局《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4〕186号)中“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作用的原则,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新机制和模式,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为彻底解决汽车维修(检测 )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前段时期省局提出了安装使用汽车二级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开展汽车维修信息系统(或称之为阳光维修公众服务平台)试点三项具体工作措施,并纳入2015年省厅“智慧交通”建设项目和省局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三项工作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截至目前,汽车二级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有2749家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安装(约占全省一、二类维修企业的50%,如果剔除只承修非营运汽车的一、二类维修企业数,这个占比还会高些,大概在80%以上),累计出具防伪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200万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已完成104家综检站的安装(约占全省143家综检站的73%),其中已有56家综检站正式启用该系统,共出具防伪检测报告2.6万张;阳光维修公众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已在乐山顺利完成,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另外,为落实交通运输部令《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2016年第1号)中“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提升我省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水平,省局今年又提出要通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全省《车辆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应用,具体试点工作目前已在眉山取得圆满成功。
    安装使用汽车二级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两项工作,省局要求各地要在2015年底完成。但是就目前总体情况来讲,安装使用工作推进速度和覆盖面都低于当初定下的目标。究其原因,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我们运管机构身上,一些地方车维部门的管理人员,仍然存在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的问题,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习惯于落后的管理方式,推进工作力度还不够,导致相关工作落实不完全到位、进展迟缓不达标。
阳光维修公众服务平台和《车辆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两项试点工作,已按省局原定计划顺利圆满完成,接下来将在全省推广应用,分步实施(对此省局将发文做出具体安排),进一步提升全省汽车维修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水平。
    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工作是“智慧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是汽车维修(检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创新举措,也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的有力保障。同时,还要看到安装使用汽车二级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既实现了维修(检测)过程可查又能质量溯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既规范了单证内容又方便查询保存,既提升了维修(检测)质量又明晰了责任主体。请各市(州)运管处(局)继续高度重视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认真按照省局的工作安排,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对承修营运汽车的一、二类维修企业要再次进行清理,运管机构要准确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具体数量,督促其按要求安装使用汽车二级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消除空白,杜绝遗漏,实现全覆盖,将全省57万辆营运汽车(特别是其中的5万辆营运客车、1万辆危货车辆)的二级维护工作的落实情况,通过信息化技术纳入运管机构的远程监管,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对承修非营运汽车的一、二类维修企业要使用阳光维修公众服务平台,维修企业按运管机构要求向系统录入主要的维修信息(包括换件信息),车主等社会公众(包括二手车交易时的买方)以及运管机构均可以访问该系统实现维修信息的远程查询,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督进一步规范维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汽车维修质量。
    在全省综检站安装使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推进总体比较顺利,对剩余的39家综检站的安装工作,请相关单位继续抓好落实,在今年底全面完成安装并启用,为加强内部监管和行业自律、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通过汽车检测分会端口向运管业务系统传输营运车辆节能车型核查、技术等级评定和营运客车类型等级核查信息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办理相关运管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为推进《车辆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省局已在原来《车辆技术档案》的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行业标准《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JT/T 1045—2016)的新要求,重新制定了《车辆技术档案》的具体内容,道路运输企业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分步落实。首先是“两客一危”车辆要实现《车辆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其次是其他营运客车和总重12吨以上的货车要落实应用;第三步是向总重12 吨以下的货车推行,争取通过2至3年的努力,我省57万辆营运汽车的《车辆技术档案》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方便运输企业和运管机构远程查询、调取使用相关信息。
    对各市(州)如何具体落实阳光维修公众服务平台的应用和《车辆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省局不作统一要求,市场是开放的,只要具备相应基础功能、体现管理工作需求、能够长期存储、可以远程访问等的信息系统,都允许其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具体建设工作。
    同志们,要适应汽车维修(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突破思维定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新的发展时期,找到新的方法和对策,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道路运输安全提供车辆技术保障。上述几项工作都是针对现有问题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既是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汽车维修(检测)业的实际应用,也是全省汽车维修(检测)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具体任务,对进一步加强汽车维修(检测)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工作质量,明晰主体责任,方便分析事故原因,改善车辆技术状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安全生产是道路运输的永恒主题,汽车维修(检测)工作是道路运输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为其它工作提供车辆技术保障的,直接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安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工作要求。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汽车维修+互联网”、“汽车检测+互联网”、“车辆技术管理+互联网”的全新管理模式,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把好车辆技术关,减少行车机械责任事故,促进道路运输安全,为“智慧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