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全域推动 构建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大平台——达州市交通运输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09 17:08 浏览次数:

 攻坚克难  全域推动

构建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大平台
达州市交通运输局
  近年来,达州交通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倾情关怀和指导下,以“加快构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导向,着力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品质,提升交通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增强安全应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长效机制,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8255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均实现了100%通油路水泥路。
  一、突出优先地位,形成大推动格局
  (一)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畅通主干道、打通主动脉、实现大联网、形象大提升”思路,确立“两纵五横、一环三纵五横、六横六纵六联络”的体系,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突出民生工程,优先将群众关注热点、难点纳入规划,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努力将达州打造成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带。
  (二)坚持交通先行。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的发展基础、贫困人口脱贫关键因素。针对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重等实际情况,我们倡导“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户一人”,明确建设标准、要求、洁美、安全的目标,把畅通作为第一要素,做到政策、资金、人、物优先安排,优化保障。
  (三)坚持产业配套。以开展脱贫攻坚为契机,打造“公路围着产业转,产业围着公路建”的思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安全菜、健康果、黑山羊”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围绕城区发展建、紧跟产业园区建、配套特色景区建,农村扶贫产业建,统筹交通与经济、产业、城镇、物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二、突出重点,全域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建设
  (一)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工作预决算和绩效管理,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一月一报、一季度一督查”的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各县(市、区)参照年初的目标,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定目标、跟进度、出新招、大投入,形成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大联网。
  (二)全民参与全域推动。各地采取“一事一议”,实行“干部引导、群众自愿、贫困减免、钱物民管、账务公开”的办法,修不修路,修什么样的路,由群众说了算,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民心工程”。如开江县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广泛发动县境内的煤炭、砂石、建筑等企业业主,捐资农村公路建设,共同促进地方发展。
  (三)明确道路管养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群众作用,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养护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体系,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各县均明确县道养护责任主体由各县的专业养护队伍—养路段负责,通乡公路及村道养护责任主体按辖区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制定了《管护办公室职责》《村委会管护领导小组职责》《管护员职责》《养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管护工作目标》《检查考评》等制度,配备专人,岗位清晰,职责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村民委员会实施本行政区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妥善解决村道的养护问题。每一列养路段均聘用了专、兼职管护员,落实养护责任,严格执行养护巡查制度,各乡镇均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技术档案和养护管理台帐。乡镇与村委会及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人签订责任书,明确管养职责和奖惩措施,保证了公路经常性、及时性养护。2014年6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费用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其日常保养投入经费:县道不低于12000元/公里·年、乡道不低于7000元/公里·年、村道(纳入省规划的村道)1000元/公里·年;农村公路桥梁日常养护及安全管理经费投入标准不低于200元/延米。同时,为确保各级养护资金及时到位、使用有效,我市指导各县(市、区)、乡(镇)建立了管养资金台帐,要求各县(市、区)交通部门在每年年初积极争取足额日常养护财政资金,及时拨付至各养护单位,严格实行专款专用、财务监管。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
  (四)构建城乡一体化客运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向乡镇辐射的一级城市公交线客运网络、乡镇为中心向各行政村辐射的二级客运网络;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安监局、财政局等部门成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审核领导小组,联合开展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审核工作,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安全运行、持续服务,努力推进惠及城乡、安全便捷。
  (五)建立质量责任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达州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及各方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第一责任人,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主体,县(市、区)交通运输局长为第二责任人。严格公路建设市场准入,将农村公路各参建单位质量信誉纳入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责任追究,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的企业纳入黑名单,严禁进入交通建设市场。建立质量与安全负责人档案制度。在将建设里程、技术标准、资金投入等数据纳入数据库的同时,将质量与安全总负责人,项目质量负责人或片区质量负责人及从业单位质量负责人录入数据库管理。
  三、抓住关键,多措并举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一)整合项目资金。在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过程中,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等涉农资金通盘考虑、统筹实施,优先建设农村公路。
  (二)搭建多层次融资平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县(市、区)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市企共建、BOT、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加强银企合作与银政沟通,吸引各类银行加大对交通建设信贷支持。积极塔建融资平台,组建开江众望交通投资有限公司、达州道达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通川区公路建设发展总公司等企业,打破交通建设的资金制约瓶颈。
  (三)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抢抓国家优先推进西部、革命老区大开发、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大战略,为交通建设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精准把握宏观政策动向,主动向部、省汇报,争取更多规划和项目资金进入部、省盘子,落地见效。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的问题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应尽之责。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管养水平,不断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全面优化群众出行条件,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