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交通运输厅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宜宾交通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入实施“项目年”战略部署,创新工作,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交通三年大会战,加快南向出川大通道建设和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9.93亿元,同比增长30.3%;完成省厅下达计划项目投资55.15亿元,占目标任务45.5亿元的121.2%。
特别是高速公路招商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高速公路招商引资335亿元,南向通达云南、贵州的公路大通道宜宾城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和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四川境段)PPP项目、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四川境段)PPP项目成功招引到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中铁城投集团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目前,宜宾城市过境西段和宜彝高速新开工建设,宜威高速已签订了投资协议,即将开工建设。
一、抢抓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交通强国以及省委“一干多支”,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南向大通道建设等战略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宜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站高谋远,明确提出宜宾要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并决定从2018年起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着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
为确保交通大会战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建设交通强市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交通大会战加快建成更具战略地位的交通强市的意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举措,严格督导奖惩,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宜宾城市过境西段、宜彝高速、宜威高速项目,书记、市长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招商,多次到省内外拜会大型央企、国企负责人,并运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广泛进行项目推介,多次向省政府及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汇报对接,得到极大的支持。
二、创新招商模式。近年来,受国家PPP政策的推行,加上山区高速公路造价高、收益测算缺口大,高速公路市场化招商困难。为有效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我局基于BOT管理办法及操作模式,参照PPP模式的一些做法,探索采用“BOT+政府建设期补助+运营期可行性缺口补贴”“BOT+政府土地配套+政府股权+运营期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较好破解了招商困局。
宜宾城市过境西段和宜彝高速PPP项目,采用“BOT+政府建设期补助+运营期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建设,通过测算建设期政府给予适当补助,运营期政府对低于工可通行费收入下浮一定比例缺口进行补贴。宜威高速PPP项目,采用“BOT+政府土地配套+政府股权+运营期可行性缺口”模式,由政府负责提供项目用地并承担费用,建设期政府补助入股,运营期政府对低于工可通行费收入下浮一定比例缺口进行补贴。风险由政府和投资人共担,较大提升了项目招商吸引力,确保了项目PPP招标顺利开展。
三、完善招标方式。采用PPP模式,必须按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才能满足项目入财政库的要求。一是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增加资格预审环节,不同以往高速公路投资人招商采用资格后审模式。二是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及评标结果等在交通运输厅网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政府采购网同时公示留痕。三是按政府采购招标,在财政厅抽取专家评标,坚持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在政府采购网上公示。从招标程序和流程上,兼顾了发改、交通、财政的相关要求,顺利招标成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协调并克服了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往未开标高速公路的技术困难,增加和修改了相应的网上操作模块,招标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改进工作作风。PPP项目的招商成功,关键在人,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全局干部职工,人人都是招商者。我局牵头组织了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的工作团队形成工作专班,以争抢每一天为工作原则,实行点对点招商、驻地宣传招商,主动引领意向企业到宜调研考察、磋商合作条款,并将各项承诺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招商合同要件,以最大的诚意、最务实的举措吸引企业参与项目投标。同时,为避免招商引资企业到位后对接不畅、工作缓慢、遗留问题多等难题,专门搭建了遗留问题处置疏导平台主动化解矛盾,为每个落地企业成立服务工作组,主动上门为企业落地注册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排忧解难。市领导每月召集研究牵头联系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招商引资到位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