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全市交通运输部门重拳出击,在道路客货运输突出违法违规行为攻坚行动中,既聚焦客货运输这一主战场,又同步强化道路运输维修技术保障,坚决依法惩治机动车维修行业的违规违法行为。近期,我市依法查处了两起机动车维修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现将案例通报如下,请全市机动车维修企业引以为戒。
案例一:非法改装,严查重处
案例背景:2025年7月,经开区住建局收到公安交警部门移交线索,获悉辖区内“街景车房”汽车装饰用品经营部涉嫌非法改装汽车。为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经开区住建局迅即联合涪城区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核处情况:经调查核实,“街景车房”汽车装饰用品经营部在不具备改装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对一辆英菲尼迪牌小轿车的前唇和侧裙(后包角)进行了改装,非法改装汽车的违法违规行为属实。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对该企业作出罚款人民币20000元,并责令改正的行政处罚。
规定连线:《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五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假冒伪劣配件及报废车辆;情节严重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警示:非法改装可能影响车辆的制动和车身平衡等安全性能,增加交通事故风险;涉事的机动车所有人和维修企业还将因此分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与《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面临相应法律处罚。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将持续深化协作,强化线索共享与联合惩戒,各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引以为戒,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切勿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提升车辆本质安全水平,筑牢道路交通安全根基。
案例二:虚假维护,核查惩治
案例背景:2025年8月,交通运输部门通过维修企业电子健康档案监管平台发现绵阳市东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M站)信息显示存在部分车辆进厂数据合格与I站检测数据不一致、车辆维修项目均为更换氧传感器且上传照片为同一根氧传感器、维修过程没有更换配件的照片等问题。涪城区交通运输局迅即开展实地核查处置。

核处情况:经调查核实,涉事车辆实际未在绵阳市东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维修,而是在无M站资质的企业完成修理后,由该公司将维修数据以自身名义上传至监管平台,并违规出具了竣工出厂合格证,虚假维护的违法违规行为属实。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对该公司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作出罚款6000元、没收全部违法所得300元的行政处罚。
规定连线:《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警示:机动车维修企业在未实施维修作业的情况下出具虚假合格证,不仅直接导致车辆“带病上路”、埋下重大安全隐患,还将依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面临最高2万元的行政处罚;若由此引发交通事故,更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各机动车维修企业要引以为戒,严格按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全面落实作业规范,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相关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