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中国彝族民歌之乡,孟获故里……这是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小凉山上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
水能、矿产、生态气候、农副特产、旅游及民族文化六大资源富集,全国第二、世界第三的溪洛渡水电站就坐落在该县境内。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雷波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海拔高差达3700米,修建公路只得开山劈岭,投资巨大,异常艰难,全县交通十分落后。截至2010年底,全县仍有一个乡和134个村不通公路,公路里程仅有1015公里,公路密度为34.6公里百平方公里,只有全州平均水平的86%;全县通乡油路率、通村通畅率、通村通达率分别为41%、19%、59%,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5%、38%、60%。
落后的交通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交通对促进脱贫致富和全面同步小康建设的巨大作用,坚持交通先行打基础,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
大决心办大交通
“宁愿皮带紧一扣,也要把路修”。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用财力少,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面对办交通的巨额资金投入问题,在保证基本运转的基础上,雷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挤资金,将每年新增财力的30%和和县内小沟磷矿矿权出让金的50%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全额配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三年来,县财政已配套近4亿元,未来三年还将再配套7.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此外,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整合捆绑其它项目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动员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修路,三年来,群众累计集资2231万元,投工投劳折资2018万元。协调引导企业开展矿区、水电站周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3260万元。
总动员筑大交通
为解决“上面热心下面冷场”、干部积极群众观望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广泛宣传,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己的公路自己建”,把2013年定为交通项目实施年,2014年、2015年定为交通会战年。
县委书记亲自指挥,县长具体抓,实行县级领导包片、联乡单位包乡镇、乡镇长包村、乡村领导和技术员包线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责任制,坚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让村“两委”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真正业主,让老百姓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瓦岗乡古研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全村200多户一户不少齐上阵,按人口划段修路,修建通村公路11.7公里。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切实修好路、管好路、用好路。在把好公路建设质量关的基础上,创新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投资3000万元建成全州规模最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机械化养护管理中心,使主干公路在发生水毁、泥石流等灾害时,保证第一时间出动进行保通修复。整合运管、路政、交警力量,强化路面管控和执法监管,持续打击整治非法营运行为,规范农村客货运市场,促进了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有效利用。
兴产业谋大交通
以交通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壮大后反哺交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相得益彰。
优先将公路项目投放到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富集的乡镇,在顺和乡顺河村、汶水镇马道子村实施通村水泥路项目,主要服务磷化工产业发展;在克觉乡、坪头乡、小沟乡等实施通乡公路项目,主要服务矿业经济发展;围绕溪洛渡观光、马湖、原始森林等重要景区景点,对杉树堡观景公路、马黄路、屏美路进行升级改造,推进旅游业发展。五官、马颈子、山棱岗、西宁等乡镇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主要服务脐橙、核桃、青花椒、竹笋、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五官乡青岗村通村通组公路建成后,改善了发展脐橙产业的基础条件,公路修到哪里,脐橙园就建在哪里,促进了脐橙产业发展,现在该村人均脐橙收入上万元,家家住楼房、户户有轿车。近三年来,全县共1.5万人脱贫。
大资源换大交通
巧借大企业、大集团进驻开发丰富的水能矿产资源的东风,打好“水”字牌,念好“山”字经,以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交通大变迁。
依托水电资源优势,争取三峡集团公司在建设溪洛渡水电站时,投资14.7亿元,按照三级路标准对原S307线库区还建部分新建升级49.8公里,投资8.1亿元对淹没区县、乡公路进行升级改造77公里;亚洲电力、泰业嘉诚等水电开发企业在建设互助等中小水电站时,为周边村组修建了4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
小凉山上大有作为
全程长12.8公里,宽4.5米,交通安全标识标牌、波形防护栏配套齐全——这是杉树堡乡通村公路环线;
全程长2.8公里,宽4.5米,交通安全标识标牌、波形防护栏配套齐全,有条件的地方还进行了绿化——这是马道子村通村通畅路;
全程长15.1公里,宽6.5米,沥青路面,项目投资3500余万元——这是白铁坝通乡公路;
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二级车站——这是县旅游客运中心站;
总投资113万元,占地面积2619平方米,配备层高3.3米候车大厅、200平方米营业用房——这是汶水镇农村客运站;
……
“十二五”以来,雷波县农村公路建设“大变脸”:思想观念从“要我建”变为“我要建”;建设模式从“建了烂、烂了修,为建而建”变为“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建设里程从小打小闹、有了钱才修变为大规模、大投资、大推进,每年修建里程都在200公里以上;建设主体从政府包办变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而今,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雷波的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力争到2016年通乡油路率达100%,通村通达率达100%,通村通畅率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