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绵阳市正持续遭遇高温“烤”验。“久旱必涝”的俗语警示我们,高温干旱之后,极易发生“旱涝急转”!这种天气突变引发的洪水往往来得更快、势头更猛、破坏力更强,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公路边坡、桥梁隧道、在建工地等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环节风险增加。
为有效应对旱涝急转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畅通,现就做好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紧急提示如下:
举一反三,拉网排查隐患
绵阳市地处龙门山地震带,地质复杂,山区公路众多,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属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汲取近期山体滑坡等灾害教训,组织技术力量,对管养公路(尤其是山区路段、临水临崖路段等)开展全方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鼓励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参与排查,运用专业技术手段,确保隐患查得准、查得透、查得全。
强化研判,精准分类处置
紧盯预警信息,主动对接气象部门,第一时间获取暴雨、大风、雷电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快速直达一线岗位和责任人。对辖区内已掌握的中高风险地质灾害点位进行再排查、再评估,实施重点监控。在建交通项目要与属地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立5人以上施工驻地动态管理台账。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易积水点、临水临崖路段的安全管控。规范巡查监测记录,及时设置、维护警示标志标牌,及时清理边坡危石等。一旦遭遇极端天气预警或现场险情,该封闭的危险路段要坚决封闭管控,该撤离的人员要及时撤离。
协调联动,确保高效运转
严格落实汛期“三管三应三落实”工作要求,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深化部门联动,主动加强与属地应急管理、公安交警、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联动响应。科学预置抢险救援队伍、机械设备及砂石料、编织袋等应急物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等制度。对排查发现或突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第一时间采取设置警示标识、安排值守等临时防护措施并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
旱涝急转,灾害风险就在眼前!绵阳市交通运输行业务必保持高度警惕,迅速行动,将各项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筑牢交通运输安全防线,全力保障汛期行业安全平稳运行!(绵阳市交通运输局)
相关文件: